近日,在淮北市杜集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,杜集区人民法院院长朱文向会议作了《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》,获杜集区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。
报告指出,近年来,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诉源治理文件精神,坚持以党委领导为统领,以多元联动为方式,强化诉前、诉中、诉后“三端”发力,以能动司法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化建设,努力实现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的工作目标,取得较好成绩。2020年被省高院评为“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” 、“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十佳诉源治理团队”。2020、2021年连续两年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考核得分均位于全市第一、全国前五十名。2022年获评全国首批百家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”。今年以来,区人民法院持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,案件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。
一、抓前端预防,推进诉源治理融入“网格化”市域治理
一是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。贯彻落实“三进”机制。主动融入区委领导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“三官一员一律”工作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常态化对接辖区基层调解工作室,加强对基层非诉解决纠纷的支持和指导。二是加大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力度。利用司法建议、典型案例宣传、示范性裁判等,形成预防化解链条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的发生,实现“办理典型一案,促进解决一片”的效果。今年以来,区人民法院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12件。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“把脉问诊”,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点,提出针对性建议,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源头预防诉讼风险。三是推深做实审判职能延伸。持续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、法官送法进企业、巡回审判活动。今年以来,开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,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。创新特色普法形式,制作“小杜说法”普法课堂5期,在重要节日节点,通过“线下宣讲+线上直播”同步推广巡回审判4次,拓展法治宣传实效。
二、抓中端化解,推进诉源治理融入“多元化”基层治理
一是选优配强调解工作队伍。2023年5月,整合本院驻院特邀调解员成立“杜渐防微”调解委员会,分类化解,精准施策。“杜渐防微”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,化解各类纠纷600余件。二是建立健全诉前多元解纷联动机制。联合银保监局、人民银行等部门,出台推进多元解纷文件,促进金融纠纷、房地产纠纷等类型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。构建“法院+N”多元解纷联动机制,积极引入退休法官、村干部、五老人员、综治网格员等开展诉前、诉中调解工作,解纷力量不断壮大。三年来,区人民法院聘请各行业特邀调解组织19家,特邀调解员39名,诉前调解纠纷5000余件。三是推深推实“分调裁审”机制。深化案件“分流、调解、速裁、快审”机制,推进案件繁简分流、轻重分离、快慢分道。构建“快调解、快立案、快送达、快开庭、快裁判”的金融案件五快解纷模式,最多一天开庭审理案件77件,实现金融案件高质高效审理。
三、抓末端把关,推进诉源治理融入“实质化”综合治理
一是关注案源治理,实质化解纠纷。深化府院联动机制,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。建立类案诉源治理示范机制,定期发布典型案例。加强审判管理,提高法官和法官助理参与诉源治理积极性,三年来,案件调解结案率29.87%,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。截至10月底,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1.8%,上诉率、发改率为全市基层法院最低。二是关注执源治理,打造惠民工程。完善立、审、执协调制度,诉前、诉中告知“执行不能”风险。推行“执行110”制度,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,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现场观摩,促进“执行一案主动履行一批”。推进金融商事案件诉讼费由银行预缴到案结转实收的改革,防止“同一诉求又审又执”。三年来,执结案件7857件,执行到位金额8.3亿余元,执行工作质效核心考核指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首位。三是关注访源治理,保障社会稳定。常态化开展院长接待日、院领导值班接访等活动,积极推动领导班子带头下访接访解决信访案件,做到“减存量、控增量、防变量”。积极参与联合接访,努力实现一站式接待信访群众、一揽子解决信访问题。
下一步,杜集法院将持续攻坚克难,改革创新,争取党委和政府更大支持,汇聚社会各界力量,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,做到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、关口把控,不断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现代化美好杜集建设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来源:杜集区法院